在赞比亚南方省锡纳宗圭农场,工人拉布森·穆松达一边补种玉米一边说,随着中国专家持续培训,农业标准化在当地的作用愈发明显。“标准就像说明书,让我们种植有章可循。今年农场扩种了小麦、玉米,我们对收成更有信心。”
近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专家团队在赞比亚奇邦博农场和锡纳宗圭农场成功实施了中赞农业标准化合作示范区第三期标准化技术援助任务。此次援助围绕标准体系培训、田间实操指导、标准体系发布和田间技能比赛等内容展开,进一步提升了当地农业标准化综合水平。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食品标准化研究所项目组专家初侨和胡良兵为60余名当地班组长和骨干工人进行系统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玉米、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的关键标准。穆松达说,自己将把学到的知识传递给更多人。
走进农场自建学校,科普讲座吸引了80多名学生参与。项目组专家云振宇与燕艳华通过实物展示、板书讲授、知识问答等方式,让孩子们在矿泉水包装上找到了赞比亚国家标准代号,了解教室中用到的电灯、课桌、粉笔等物品都要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通过游戏,孩子们亲身理解了“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这一重要内涵。学校老师宁巴表示,孩子们第一次认识了本国国家标准,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标准化的初识。
此外,援助项目也关注当地女性力量。在交流中,奇邦博农场20多名女员工分享了标准化带来的变化。种植部组长马利基索说,身边近七成女性参与到田间劳作中,“我们不仅是学习者,也要成为传播者,让更多女性受益”。中国专家指出,农业标准化对女性农民而言是一把“赋能钥匙”,有助于提升她们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本期援助还发布了“中国—赞比亚农业标准化合作示范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生产良好操作手册”,涵盖342项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食品标准化研究所专家及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赞比亚农业发展公司专家历时1年合作编制完成,为农场规范化管理提供系统依据。
奇邦博农场业务主管克莱芒说,这是他首次接触标准体系,“它让管理更科学,我们期待中国专家继续给予支持”。农场人力资源主管塞内则表示,标准体系正在提升上千名工人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田间技能竞赛让标准化成果“看得见、比得出”。在奇邦博农场的万寿菊采摘大赛上,20名工人激烈角逐,百余人观摩学习。获得第一名的选手奥利帕说,这次竞赛让大家更直观认识到严格执行标准的重要性。
从课堂到田间,从管理层到劳作一线,此次援助通过多元活动持续强化标准化意识,提升管理能力和生产技能,示范效应不断扩大。
中赞农业标准化合作示范区第三期标准化技术援助任务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中非质量提升计划”和“建设10万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重要举措,由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负责。该项目正成为中非农业合作领域惠民生的“小而美”典型工程,为当地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强劲助力,也为中非更深层次标准化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审:黄心蓉
二审:陈华丽
三审:唐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