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南宁各地的手工业门类繁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产量不断增加,其产品不仅满足本地居民消费需要,还远销邻近州县。
清中叶以后,宾州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主要手工业产品有瓷器、陶器、竹木器、铜铁器、棉织品、雨伞等,尤以陶瓷业为最大宗,产品畅销于省内外各地。州境南山一带盛产瓷土,是制作瓷器的主要原料。道光、咸丰年间,宾州瓷器生产已有相当规模。至清末,芦墟之南十余里一带山中,北起吴村,南至老窑,东迄渌旺,西及渌黄,东西八里、南北十里之区域以内,包括渌思、新塘、吴村、天塘、老窑、林村、渌旺、渌来、渌廖、渌韦、佛龙、渌黄、卡墨、渌丁等各村,农户大半以制瓷为业,产品以碗、碟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主。纺织业在宾州也有一定程度发展,所产纺织品按照原料不同,可以分为棉布、麻布和葛布三类。制糖业、制酒业在宾州占有一席之地,境内出产甘蔗和荻蔗,制作出的糖品质甚佳;境内出产一种以畬稻为原料的米酒,味芳烈,当地居民还以葡萄浸泡酒中,味甚佳。榨油也是清朝南宁各地一种普遍的手工业。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对货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清政府下令在各地开采铜、铅等矿铸造货币,南宁的采矿与铸造业也因此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雍正六年(1728),朝廷下令在宣化县铙钹山设厂开采铅矿,但于雍正十三年关闭;乾隆二年(1737),又在宣化县渌生岭设厂开采铅矿,该矿所产黑铅质量不高。宣化县的镀饰手工业最有名,当地手工业者以铁制成杯、鼎、炉、刀、剑、戈、戟等各种器物,在铁器表面镌刻各种花纹,然后镀银,称为镕银。上林县境内有大罗山铅矿,乾隆三十四年(1769)开采,三十七年(1772)以有碍田园封禁。
得益于境内丰富的竹木资源,清朝南宁各地的竹木器加工业和造纸业也比较发达。宣化县居民多从事竹木器加工,产品销往邻近乡村。思恩府所辖宾州及各土司均出产一种以谷木皮为原料的谷纸。白山、兴隆、那马等土司地区的纱纸制造业至迟在清朝中期已经兴起。当地深山中出产一种叫纱树的树木,每年春秋时节,当地农民上山采集纱树树皮,除去黑色外皮,留下内层,晒干,是为纱皮。纱纸的主要原料是纱皮。造纸业成为清朝今上林县、马山县等地最主要的手工业。兴隆、那马等地,均有粤港商人驻扎收纸。白山司所产纱纸称为“白山纸”。那马所产纱纸虽然产量不如都安,但品质最佳,贡村墟是当地的纱纸制造中心。
一审:黄心蓉
二审:陈华丽
三审:唐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