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外观与普通眼镜无异的黑框眼镜,不仅畅销东盟国家,更成功打入欧美市场。
“这款眼镜自东博会火爆出圈后,迅速在市场上走红。”11月7日,在迈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展厅内,该公司人工智能事业部产品总监顾鸿深手持AI翻译提词眼镜向记者介绍,语气难掩兴奋:“订单量实现了两三倍的爆发性增长。”


图为迈越科技的智能眼镜产品。记者 刘俊聪 摄
东盟市场的反应尤为热烈。顾鸿深补充道:“近期连续接到泰国、柬埔寨等东盟国家的订单,国内外市场整体销量已突破2万副。”
这副AI眼镜,为何如此紧俏?
除了东博会的“出圈效应”,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它精准切中了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命题——场景化应用。
“我们不做单一翻译工具,而是致力于打造真正的场景化智能眼镜,多面解决用户痛点。”迈越科技副总经理黄有章边演示边介绍,“在政务场合,它是‘智能提词器’;在跨境交流中,它能担任‘实时翻译官’;在日常生活中,它又变身为可以进行自然对话的AI助手。”
更快的响应速度、更精准的语音识别、更自然的交互体验——每一个细节的优化,都基于在真实应用场景中持续收集的数据反馈。
“人工智能不能停留在实验室里,必须走进真实场景,产品开发需要场景验证。”黄有章表示。
当前,广西正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场景的开放和应用,通过发布多批“人工智能+”行动开放场景清单,推动AI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黄有章对此深有感触,“这为我们的产品迭代提供了宝贵的‘练兵场’,期待未来广西能持续扩大场景开放。”

记者正在体验迈越科技的智能眼镜。记者 刘俊聪 摄
展厅中,除AI翻译提词眼镜外,创鹏云算力服务器、AI智能体应用平台、AI合同管理系统、教学质量评价分析平台以及翻译卡等一系列智能产品同样引人注目。
作为扎根广西二十余载的本土科技企业,迈越科技早已超越单一业务赛道,围绕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核心技术,构建起覆盖政务、教育、企业服务的多元化AI解决方案体系,并通过“技术输出+本地化合作”的模式,实现从“爆款单品”到“生态出海”的跨越。
“东盟国家是我们重要的市场增长点。”黄有章举例,依托广西面向东盟的区位与政策优势,公司已与越南、泰国、柬埔寨展开合作,还与马来西亚、老挝等国的代理商接洽。
今年以来,公司出海步伐加快:2月,随广西代表团赴越南开展经贸交流,与越南VIETNAM MADE贸易技术股份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6月,与柬埔寨当地公司合作,推动AI翻译产品广泛使用。
其实,迈越科技的发展路径正是“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生动印证:在北京、深圳、成都、香港设立研发中心专注前沿技术攻关,在广西完成技术集成与场景化开发,最终将成熟方案推向东盟市场。
此刻,流水线上的AI眼镜正等待着被装盒、打包,发往东盟。它们将带着广西智造的印记,走进曼谷的会议室、金边的商场、河内的校园,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智能纽带。这也是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在时代机遇中奋起直追、力求“弯道超车”的生动缩影。
一审:黄心蓉
二审:陈华丽
三审:唐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