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南宁,绿意盎然,繁花似锦。11月9日,受邀参加第三届南宁国际诗歌周的国内外诗人、摄影家走进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南A中心)、广西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青秀区银杉社区等开展创作采风活动。这一次,诗歌的笔触不再是流连山水之间,而是深入城市创新的肌理,在数智赋能、产业振兴与社区服务中,寻觅科技与人文交融的新韵脚,为文艺创作注入鲜活的时代养分。
AI数智赋能诗歌创作
当天上午,文艺家们走进聚焦数智科技发展的南A中心。南A中心围绕“国家所需、广西所能、东盟所盼”,按照“北上广研发+广西(南宁)集成+东盟应用”的发展路径,打造面向东盟开展人工智能创新合作的“公共服务门户、交流展示窗口、运营管理中枢、资本赋能平台和产业链衔接枢纽”。

文艺家们在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参观采风,现场尝试AI换装体验互动。
在南A中心展示中心,文艺家们直观感受AI科技的前沿成果,频频驻足询问,不时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并体验了AI眼镜、智能动作模拟、AI旅游拍照和换装等互动展示项目,沉浸式感受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创新实践。通过参观和体验,文艺家们看到了南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和科技人文融合新场景,了解了南宁正着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创意、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
诗歌与AI的这次握手,正是“数智赋能文艺”的鲜活实践。“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AI是诗歌创作的强大后备和有力助手,诗人要凭借自己的思维走在时代的前沿、走进生活当中开展诗歌创作。”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车延高表示。
浙江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荣荣认为:“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让文艺创作有无限的可能,对诗歌的推广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采风活动,给我的诗歌创作带来了很多灵感和启发。”
绿色动能书写工业诗篇
带着数字世界的余韵,文艺家们来到广西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工业振兴产业氟芯电池项目),了解南宁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文艺家们在广西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参观采风。 记者潘浩 摄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动力电池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该项目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南宁工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助力打造南宁新能源产业集群核心。
步入整洁明亮的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精密机械臂精准操作,一枚枚凝聚着尖端技术的动力电池正在这里诞生。诗人们目睹了电池从配料到成品的现代化工业流程,聆听着关于储能技术、绿色能源应用的介绍,感触颇深。
文艺家们驻足观摩、细致问询,在现代化生产场景与绿色发展理念的交融中,读懂了南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为书写产业振兴的雄浑诗行积累了鲜活素材。
烟火人间里的温暖诗章
当天采风活动的最后一程,充满了市井的温情与人文的暖意。在青秀区银杉社区,文艺家们深入探访了南宁市首个社区嵌入式综合服务中心。
这里仿佛是城市肌理中最细微也最活跃的细胞,整合了托育、医养、助餐、党群服务等功能,打造15分钟幸福生活圈。文艺家们参观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锦象小爱托育园、锦象百味·家庭厨房助餐中心、锦象生活·德心医养健康驿站等区域,亲历了居民便捷办事、舒心休憩的“家门口的幸福”生活场景,与社区工作者、居民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南宁在民生保障、社区治理方面的务实举措与显著成效。
“诗歌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诗歌点亮绿城,最终照亮的是每一个具体细微的生活,是南宁市民的笑脸。”诗人、画家、《中国女诗人诗选》主编施施然表示,“南宁有多彩的民族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幸福的宜居生活,我萌生了留在南宁过冬的想法,希望在关于青秀山、‘三街两巷’、老友粉等诗歌创作中感受南宁的诗意之美。”
采风活动以诗歌为媒,文艺家们在行走中观察,在体验中感悟,在交流中汲取灵感,不仅领略了绿城南宁的自然之美、发展之盛,还深刻体会到数智技术与文艺创作、产业发展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这些源于时代、扎根生活的灵感与感悟,将进一步转化为饱含深情的诗歌作品,让更多人通过诗歌读懂南宁、爱上绿城。
一审:黄心蓉
二审:陈华丽
三审:唐彩红